地下车库照度值要求及照明设备的选择

2025-09-08

地下车库照度值要求是多少

根据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》(GB 50034-2013)规定,地下车库照度值要求因车库类型而异。住宅建筑地下车库照度为 30lx,通用房间和场所的公共车库地面照度为 50lx。


 此外,《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》(GB 50038-2005)规定,具有人防性质的车库地面照度标准为 50lx。《车库建筑设计规范》(JGJ100-2015)规定,地下车库行车道地面照度标准值为 50lx,停车位地面照度标准值为 30lx。


 如何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以满足地下车库的照度要求?

选择地下车库照明设备需围绕照度达标、节能降耗、安全耐用、维护便捷四大核心目标,结合前文提到的照度标准(行车道 50lx、停车位 30lx,人防 / 公共车库部分场景 50lx),从光源类型、灯具参数、布局设计、智能控制等维度系统筛选,具体步骤和要点如下:

一、优先确定「光源类型」:兼顾节能与光效

地下车库照明需长期开启(部分 24 小时运行),光源的光效、寿命、能耗是核心筛选指标,目前主流光源对比及选择建议如下:


光源类型光效(lm/W)寿命(小时)优势劣势适用场景
LED 光源100-18050000-100000节能(比荧光灯省 50%+)、寿命长、无频闪、启动快、可适配智能控制初始采购成本略高(长期性价比高)地下车库首选(行车道、停车位、出入口均适用)
荧光灯(T5/T8)60-9010000-20000成本低、光色柔和能耗高、寿命短、含汞(环保风险)、低温启动慢老旧车库临时改造(不推荐新建项目)
高压钠灯80-12020000-30000穿透力强(雾天适用)光色偏黄(显色性差,识别车辆 / 人员易失真)、启动慢、能耗高极少用(仅极端潮湿 / 多雾车库临时过渡)


结论:新建 / 改造地下车库优先选LED 光源,尤其推荐「高光效 LED 平板灯、LED 筒灯、LED 线条灯」(避免使用射灯,易产生眩光)。

二、精准匹配「灯具核心参数」:确保照度与安全

光源确定后,需通过灯具参数进一步细化,避免 “光效够但实际照度不达标”“亮度过高但眩光刺眼” 等问题,重点关注以下 5 个参数:

1. 光通量(决定 “亮度够不够”)

  • 核心逻辑:根据车库面积、灯具布局密度,计算单灯所需光通量,确保叠加后满足照度标准。
    示例:若行车道宽 4 米、灯具间距 6 米(单灯覆盖 24㎡),需达到 50lx 照度,则单灯光通量建议≥ 24㎡×50lx÷0.7(灯具光效利用率)≈ 1714lm,实际选 1800-2000lm 的 LED 灯更稳妥。

2. 显色指数(Ra):影响识别安全性

  • 地下车库需清晰识别车辆颜色、车牌、行人特征,Ra≥80(普通 LED 灯多为 Ra70-75,需选 “高显色款”);若车库兼做人防通道或应急通道,Ra 建议≥85,避免因显色差导致误判(如分不清红色消防栓、黄色警示线)。

3. 防眩光设计(UGR 值):避免行车干扰

  • 车辆行驶时,灯具直射光易导致驾驶员眩光(看不清前方),需满足UGR≤19(办公场所标准,车库可适当放宽,但不超过 22);优先选 “深腔防眩灯具”“格栅面罩灯具”,或安装时将灯具向车道侧倾斜 15°,减少直射入驾驶室的光线。

4. 防护等级(IP):适配潮湿环境

  • 地下车库湿度高(尤其雨季、通风差的车库),灯具需防潮防雾,IP≥54(IP54:防尘、防溅水;IP65:可防喷水,适合靠近水管、排水口的区域);若车库有坡道(易积水),坡道区域灯具选 IP65 及以上,避免短路损坏。

5. 色温(K):平衡舒适度与辨识度

  • 色温过高(≥6500K,冷白光)易导致视觉疲劳,过低(≤3000K,暖黄光)易显昏暗,推荐 4000K-5000K 的中性白光(接近自然光,既清晰又不刺眼);若车库连通住宅电梯厅(暖光环境),可适当调低至 3500K,避免色温突变导致不适。

三、科学规划「灯具布局」:避免照度不均

即使灯具参数达标,布局不合理仍会出现 “亮区过亮、暗区不足”(如柱子阴影、转角盲区),需结合车库结构(车道宽度、柱距、停车位布局)设计:

1. 行车道布局:均匀覆盖,无盲区

  • 单车道(宽 3-4 米):灯具沿车道中线单侧布置,间距 6-8 米(根据灯的光通量调整,光通量高则间距可放宽);双车道(宽 6-7 米):沿车道两侧对称布置,或沿中线双侧交错布置,间距 8-10 米,确保车道中心线照度均匀(最大照度与最小照度比≤3:1)。

  • 坡道区域:坡度≥15° 时,灯具间距缩短 20%(如原 8 米缩至 6.4 米),且坡道顶部、底部(与平层衔接处)需额外增加 1-2 盏灯,避免 “坡道顶端因光线突变看不清平层路况”。

2. 停车位布局:兼顾车位与通道

  • 垂直式停车位(车头朝车道):灯具安装在车位与车道之间的柱体上,或沿车位上方的吊顶龙骨布置,确保车位中心照度≥30lx,且光线不直射入相邻车道(避免干扰行车);

  • 平行式停车位(车身沿车道):灯具沿车道侧布置,间距与行车道一致,同时确保车位边缘(车门打开区域)照度≥25lx,方便乘客上下车。

3. 特殊区域强化:重点保障安全

  • 出入口(车库与地面衔接处):需做 “照度过渡”(地面强光→车库弱光易致盲区),出入口内侧 5-10 米内,灯具照度逐步从地面的 1000+lx 降至车库的 50lx(可通过增加灯具密度实现);

  • 转角、柱体旁:柱子会遮挡光线,需在柱体两侧各装 1 盏灯(或选 “广角配光灯具”,光角 120° 以上),消除柱后阴影;

  • 消防通道、应急出口:沿通道两侧每隔 5 米装 1 盏灯,且与应急照明灯具(如应急 LED 灯)错位布置,确保断电时应急灯能覆盖通道(应急照度≥5lx)。

四、搭配「智能控制系统」:降本又节能

地下车库多数时段车流 / 人流少(如夜间 10 点后),全程满功率照明会造成大量能耗浪费,推荐搭配智能控制,实现 “按需亮灯”:

1. 基础款:人体感应 + 光感控制

  • 停车位区域:装 “人体 / 车辆感应灯具”(微波雷达感应,比红外感应更灵敏,可识别车辆),无人 / 无车时灯具降至 10-15lx(节能模式),有车 / 人靠近时 3 秒内升至 30-50lx(标准模式);

  • 行车道区域:分 “主车道” 和 “支车道”,主车道保持基础照度(30lx),支车道装感应灯(无车时 10lx,有车时 50lx),兼顾节能与通行安全。

2. 进阶款:智能组网控制(适合大型车库)

  • 采用 “LoRa/Wi-Fi 智能灯具”,连接车库管理系统,可实现:

    • 分区控制:根据车流高峰(如上下班时段)开启全部灯具,平峰时段仅开 50% 灯具(间隔亮灯);

    • 应急联动:火灾时自动切断非应急灯具,开启消防应急灯 + 疏散指示标志;

    • 数据监测:实时监测灯具故障(如某盏灯不亮),推送维护提醒,避免长期暗区。

3. 应急照明:独立回路,确保可靠

  • 无论是否智能控制,应急照明(如应急 LED 灯、疏散指示标志)需单独接消防应急回路,且满足:

    • 应急照明持续时间≥90 分钟(断电后);

    • 疏散指示标志间距≤20 米,转角处≤10 米,且标志面与车道平行(方便识别方向)。

五、关注「附加需求」:长期使用更省心

1. 寿命与维护:降低更换成本

  • 优先选 “长寿命 LED 灯”(额定寿命≥50000 小时,实际使用可达 6-8 年),避免频繁换灯(地下车库换灯需搭脚手架,人工成本高);同时选 “免工具拆卸灯具”(如卡扣式面罩、磁吸式灯体),后期维护更便捷。

2. 节能认证:确保实际能耗达标

  • 选通过 “国家一级能效认证” 的 LED 灯(能效值≥120lm/W),或入选 “国家节能产品目录” 的产品,避免买 “虚标光效” 的劣质灯(部分低价 LED 灯光效仅 80lm/W,看似便宜,长期能耗更高)。

3. 兼容性:适配未来改造

  • 若车库未来可能加装充电桩、监控摄像头,灯具预留 “智能控制接口”(如 DALI 协议、0-10V 调光接口),方便后期联动(如充电桩启动时,附近灯具自动调高亮度);灯具尺寸也需适配车库吊顶高度(通常地下车库吊顶高 2.8-3.5 米,选薄款灯具 < 10cm 厚,避免压抑)。

总结:选择流程梳理

  1. 明确标准:先确认车库类型(住宅 / 公共 / 人防),确定行车道(50lx)、停车位(30lx)的照度要求;

  2. 选光源:优先高显色、中色温 LED 灯(4000K-5000K,Ra≥80,IP≥54);

  3. 算参数:根据车道宽度、覆盖面积,计算单灯光通量,确保叠加后达标;

  4. 定布局:按车道、车位、特殊区域(出入口、转角)分别设计,消除盲区;

  5. 加智能:搭配感应控制或组网控制,降低能耗;

  6. 看售后:选有 2 年以上质保、支持维护服务的品牌,避免后期麻烦。


通过以上步骤,既能满足国家标准照度要求,又能实现 “节能、安全、耐用” 的长期需求,尤其适合新建地下车库或老旧车库的照明改造。www.ledlongtech.com 


在线客服

关闭

客户服务热线

13823563848

在线客服